『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由於班機可能受到天候或臨時航班調度影響,因此班機實際飛航狀況仍將以各航空公司公告為主。
收錄航站服務、搭機須知、飛航安全等常見問題。
航站營運量統計資訊,如:飛行架次、到站人數、離站人數、載貨量等。
提供表單線上填寫申請,節約又環保。
把氣象用「口語化、生活化、平實的報導」呈現,帶給大家最即時的氣象資訊。
臺東旅遊大小事,天天都有好玩新鮮事
台東地區因有太平洋洋流與黑潮調節氣候,加上不曾受到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破壞,自古以來即有多種藥草植物生長。日治時期,日本人曾在台東知本與太麻里一帶山區種植藥草,並發展成「藥山」,除了少數是引進的物種,絕大多數都是台東地區(包括蘭嶼)的原生種藥草。據藥草專家統計,台東地區所擁有的藥草種類高達2000多種,可說是「台灣藥草的故鄉」。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雖然開幕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但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以其專業的經營團隊以及卓越的經營管理理念,在台灣的後山地區,創造了一處結合藥草栽植、生技研究、鮮蔬美饌、養生休閒與推廣保健產品的觀光遊憩植物園區。入口處是一氣勢驚人的水幕大廳,彷彿要洗去遊客的一身塵囂。進入園區後,放眼望去是一片廣達1500坪、種滿各式藥草與花卉的「原生探索植物園」,...
宛如與世隔絕的小小車站,坐落在三、四十幾戶的山里部落中,鮮少有人知道的山里車站,每天看著對號列車呼嘯而過,在作家劉克襄的筆下是一座「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孤寂而寧靜的山里車站,四周錯落幾處農田,在鐵路電氣化後依然服務每日為數不多的旅客,車站中的島式月台仍保持在東線鐵路拓建以前的風格,靜謐純樸的氛圍,加上作家的文章,深深吸引不少旅客與鐵道迷前往探訪這一座美麗的小車站。而在山裡車站附近的山里教堂,斑駁白色石牆的外觀,屋頂插著帶有滄桑感的紅色十字架,刻畫出歲月流淌的痕跡,如此小小一座教堂卻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隨著山里車站爆紅,矗立在部落中的山里教堂,也變成遊客爭相拍照的景點,為安靜的山里部落帶來幾分熱鬧活潑的氣息。
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的八仙洞,位在台東縣長濱鄉一座面海的峭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十數個海蝕洞穴。這些洞穴原在海面,現在卻散布於150公尺高的山壁上,這是因為在東海岸地殼陸升的過程中,海浪沖蝕岩壁較鬆軟的部份而成。八仙洞目前設有步道通往各個海蝕洞穴,其中最大的洞穴是靈岩洞;離地面最高的是崑崙洞,高度有130公尺,其他還有乾元洞、朝宸洞、海雷洞、潮音洞、永安洞、水簾洞等。由於洞穴多被佔用開闢神壇,因此洞穴名多帶有宗教色彩。八仙洞也是一處重要史前遺址,曾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經命名為「長濱文化」,這是迄今所知臺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深具重要性,而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大眾運輸點此連結>>>台灣好行-縱谷鹿野線資訊(時刻表/票價表)無障礙公車預約>>>>台灣好行無障礙預約資訊 在鹿野龍田自行車道旁,有一座被老樹圍繞的宮廟,這裡是主奉瑤池金母的崑慈堂,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也是在地人齊聚一堂話家常的地方。崑慈堂十分特別,擁有日本神社與道教廟宇的兩種建築,其現址為日治時期移民村的神社所在地,也是證嚴法師曾經掛單修行的地方,如果想要了解龍田村的歷史,崑慈堂是不可錯過的人文景點。見證龍田移民村歷史的鹿野神社位在崑慈堂後方的鹿野神社,在日治時期是龍田移民村的信仰中心,供奉著開拓三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每年還會舉辦祈年祭、臺灣神社鎮座日等,若是遇上村民要舉辦婚禮、應召入伍時,都會在此舉辦盛大儀式,成為鹿野區最重要的神社。隨戰爭結束...
金樽擁有臺灣唯一正在形成的陸連島,因看似酒杯,故取名為「金樽」,又因形狀像船錨,也被稱為「錨島」或「錨狀礁」。東管處在此地設有休憩區可俯瞰海岸全景,秀麗的海岸景色完全盡收眼底,還有木棧道通往沙灘,遊客可至綿延達三公里長的純淨沙灘遊玩,再回到觀景休憩區旁的咖啡店喝一杯香濃的麥飯石咖啡,堪稱一大享受。
走進池上牧野渡假村,放眼望去,是一片極為遼闊的平疇綠野。遠方是白雲圍繞的青翠山巒,近處則是碧綠如茵的豐美牧草地,這兒早年本是台東糖廠種植甘蔗的蔗田,民國75年停止製糖後改為飼養肉牛的牧場,到民國83年再轉型成為渡假村。為了樹立與眾不同的特色,於民國89年引進多項代表蒙古文化意象的文物與設施,包括設立17座做為住宿設施的蒙古包、隨風飄揚的蒙古部落旗幟、烤全羊及烤全豬等蒙古風味餐、以地面為棋盤的蒙古象棋、需由20多隻馬匹拖行的蒙古戰車、以及蒙古勇士表演節目,營造出一股濃濃的塞外牧野風情,成為池上牧野渡假村獨樹一格的特色。民國92年起,池上牧野渡假村與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合作,引進多種稀有的草食性動物,如侏儒河馬、蒙古野馬、弓角羚羊、查普曼斑馬、駱馬、斑哥羚羊、雙峰駱駝、伊蘭羚羊與鴯鶓等。再加上馬匹...
一踏出綠島航空站,就可看見離出口處不遠的綠島遊客中心,是遊客遊覽綠島的第一站,也能夠令人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綠島之美,是潛水的天堂。綠島遊客中心跳脫以往模型展示方式,以簡潔、現代、活發方式呈現綠島海洋世界、陸域生態及歷史人文,並拍攝綠島形象影片、海洋篇、陸域篇、人文篇等影片,將東管處多年調查的海、陸域生態影音資料,轉化成館內展示等內容。館內並配置旅遊諮詢導覽機、VR景點影片、彩繪星空天花板、舒適的簡報室,可提供遊客諮詢、手機充電站、上網、飲水機、旅遊摺頁等服務,絕對是您來綠島第一個必到造訪之處。
富岡地質公園 (小野柳)位於富岡漁港北方海域,是東部海岸最南端的風景據點,因為地形和岩石在種類上,與北海岸的野柳外貌相似,因此被稱為「小野柳」。天氣晴朗時,從富岡地質公園 (小野柳)可以清楚地看見約33公里外的綠島,以及富岡漁港出航蘭嶼的交通船!遊客可先到遊客中心了解小野柳生態的演進及變化過程,再漫步到海邊步道聽濤、欣賞海濱植物與各種景象綺麗的奇岩怪石。
順著蜿蜒的南橫公路來到霧鹿部落,依循指示、沿著小路來到深藏山林間的霧鹿砲台。兩座已有百年歲月的古砲位在制高點,站在這裡可以俯瞰遼闊的霧鹿部落、霧鹿峽谷,以及遠方層疊起伏的中央山脈,絕佳的視野與斑駁的砲身,見證了一段充滿血淚的抗日歷史。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集中管理散居山中的布農族部落,強制進行管理與沒收槍枝和彈藥,雙方爆發激烈衝突,以霧鹿抗日事件最具代表性。1927年,日本人開通新武至霧鹿的關山越嶺古道,運送日俄戰爭擄獲的俄製大砲,在制高點建設了霧鹿砲台,以武力鎮壓反抗的布農族,當年在附近的薩苦(大崙)、馬典古魯(摩天)兩地都設有砲台。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另外兩地的砲台已不復存在,僅存這兩座遺留在霧鹿國小後方的百年歷史古砲,伴著優美的風景,無聲訴說當年布農族為了保衛家園的抗...
都歷遊客中心為「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本部,與阿美族民俗中心相鄰。坐山面海的都歷遊客中心,北望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南眺可見綠島,美麗的山海風情,獨具東海岸的代表性,是歷年來舉辦「月光.海音樂會」的地方,而遊客中心內部,非常適合親子一同玩樂。戶外廣大的草原,錯落有致地擺放每年大地藝術節的作品,在綠地與海洋襯托之下,不僅適合在這裡坐著體會台東的悠閒,也可以來這邊野餐,享受東海岸迷人的風景,若是遇上「月光.海音樂會」,夜晚還能夠坐在草地伴著海上的月光,聆聽優美的音樂。展區內容目前係由花蓮港口部落當代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以《旅行在50步的空間》為主題策展,將長年於東海岸沿線撿拾海洋廢棄物的過程,透過多元媒材畫作、雕塑、裝置及影像作品,利用作品與光線、聲音的互動,傳達對全球化環境課題的思維及關懷...
帶您探索活動及推薦公開資訊
打詐新四法
交通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