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島站商標

Menu
:::

即時航班

由於班機可能受到天候或臨時航班調度影響,因此班機實際飛航狀況仍將以各航空公司公告為主。

表定起飛時間 預計/實際起飛時間 航空公司 航班編號 到達地點 航班狀況
08:15 德安 7302 台東 TTT 準時ON TIME
13:35 德安 7304 台東 TTT 準時ON TIME
17:00 德安 7312 台東 TTT 準時ON TIME
2025 / 07 / 16 ( 台灣標準時間 : UTC+08 : 00 )
臺東航空站 | 04:39 | 28°C / 82.4°F 晴
查看所有離到站班機

問題Q&A

收錄航站服務、搭機須知、飛航安全等常見問題。

瞭解更多

營運統計

航站營運量統計資訊,如:飛行架次、到站人數、離站人數、載貨量等。

瞭解更多

線上申請

提供表單線上填寫申請,節約又環保。

瞭解更多

即時氣象資訊

把氣象用「口語化、生活化、平實的報導」呈現,帶給大家最即時的氣象資訊。

瞭解更多
臺東全台灣最健康的城市準備好東漂了嗎?

觀光旅遊

臺東旅遊大小事,天天都有好玩新鮮事

霧鹿砲台

順著蜿蜒的南橫公路來到霧鹿部落,依循指示、沿著小路來到深藏山林間的霧鹿砲台。兩座已有百年歲月的古砲位在制高點,站在這裡可以俯瞰遼闊的霧鹿部落、霧鹿峽谷,以及遠方層疊起伏的中央山脈,絕佳的視野與斑駁的砲身,見證了一段充滿血淚的抗日歷史。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集中管理散居山中的布農族部落,強制進行管理與沒收槍枝和彈藥,雙方爆發激烈衝突,以霧鹿抗日事件最具代表性。1927年,日本人開通新武至霧鹿的關山越嶺古道,運送日俄戰爭擄獲的俄製大砲,在制高點建設了霧鹿砲台,以武力鎮壓反抗的布農族,當年在附近的薩苦(大崙)、馬典古魯(摩天)兩地都設有砲台。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另外兩地的砲台已不復存在,僅存這兩座遺留在霧鹿國小後方的百年歷史古砲,伴著優美的風景,無聲訴說當年布農族為了保衛家園的抗...

成功海濱公園

成功濱海公園鄰近三仙台,位於成功新港漁港的東北方,是當地居民散步、騎單車的好地方,也是單車族騎車遊東海岸休息的中繼站。成功濱海公園串聯了三仙台、新港漁港、成功海洋環境教室、台東海洋夢想館與比西里岸等景點,並結合賞鯨、環境教育、生態及部落深度導覽、自行車運動、迎曙光、草地音樂會等多樣遊憩活動。成功濱海公園全區打造無障礙友善旅遊環境,讓旅人可以悠閒騎著單車,一路暢遊東海岸,累了,就到這兒休息,眺望三仙台的美麗海景。

烏石鼻

烏石鼻位於台東縣長濱鄉南方寧埔村一片伸入海中的岬角,是火山活動熔岩噴發的產物。您可觀察到其岩體為一群群六邊形、五邊形的柱狀熔岩,地質學上稱為柱狀節理,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柱狀火山成岩體。岩體上遍佈大大小小的潮池、海蝕溝等,居民會趁著退潮時前來撿拾海螺、海瓜子等,此時除了生態觀察外,亦是體驗長濱鄉人文風貌的好時機。

綠島遊客中心

一踏出綠島航空站,就可看見離出口處不遠的綠島遊客中心,是遊客遊覽綠島的第一站,也能夠令人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綠島之美,是潛水的天堂。綠島遊客中心跳脫以往模型展示方式,以簡潔、現代、活發方式呈現綠島海洋世界、陸域生態及歷史人文,並拍攝綠島形象影片、海洋篇、陸域篇、人文篇等影片,將東管處多年調查的海、陸域生態影音資料,轉化成館內展示等內容。館內並配置旅遊諮詢導覽機、VR景點影片、彩繪星空天花板、舒適的簡報室,可提供遊客諮詢、手機充電站、上網、飲水機、旅遊摺頁等服務,絕對是您來綠島第一個必到造訪之處。

綠島燈塔

西元1939年建造的綠島燈塔,位於台東縣綠島鄉之西北海岸高地,塔身為圓形鋼筋混泥土結構。綠島舊名火燒島,是台灣東南海面以及太平洋海域往來船隻的必經之地,由於綠島外海暗礁岩石密佈、時有船隻觸礁失事,西元1937年更發生「胡佛總統號」郵輪觸礁沉沒一事。而在「胡佛總統號」船難發生時,1,000多名遊客被綠島居民奮勇救起,美國紅十字會為感謝綠島居民勇敢救人的義舉,乃於翌年的追悼紀念活動中捐款興建綠島燈塔。

晃晃二手書店

比西里岸

「比西里岸Pisirian」是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一個濱海的小部落,意思是「養羊的地方」。三仙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居民、孩子、藝術家們齊心努力推動社區營造,與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合作,邀請專業團隊進入部落,因而與幾米品牌合作打造了幾米園區,讓來到比西里岸部落的旅人,能放慢腳步欣賞部落藝術裝置作品,同時品嚐在地推陳出新的部落風味美食。

宜灣卡片教堂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民國42年,信眾們決議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完成禮拜堂,爾後因風災毀損。現今的新教堂由賴明德先生設計,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另有一說是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也因此得名,是東海岸沿線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民國92年,由臺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成功新港漁港

成功鎮以前為「麻荖漏社」,1921年日人改為「新港」,戰後改為「成功」,距今3,500年前之麒麟文化,以成功鎮之出土文物為最,可知此地起源甚早。成功漁港為東部海岸地區最大的漁港,面臨太平洋,同時又有黑潮暖流經過,因此水產資源相當豐富。主要的魚類產量為鰹魚、旗魚、鬼頭刀、鮪魚、柴魚等,每天下午3點左右是新港漁港的鮮魚拍賣會,來此可感受漁民們此起彼落的拍賣聲,想要品嚐新鮮魚貨的遊客更是不可錯過哦!

都蘭

都蘭是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聳立東台灣的都蘭山,向來是部落族群景仰的「聖山」,都蘭地區除了擁有縣定遺址「都蘭遺址」、海岸潮間帶及極具特色的阿美族部落文化外,更有「水往上流奇觀」、電影「月光下 我記得」的拍攝地「月光小棧」、美麗的海灣「加母子灣」、紅糖文化藝術館「新東糖廠」,在好山(都蘭聖山)、好水(太平洋)映襯下,提供訪客充滿樂趣與驚奇的旅程!

瞭解更多

行政專區

帶您探索活動及推薦公開資訊

OPEN
回頂部